FreeBSD 安裝完之後,bsdinstall 會在開機進入新安裝的系統之前提示設定數個選項,本節將介紹這些設定選項。
系統開機之後,bsdconfig
提供了一個選單導向的方式可用來設定系統使用這些以及其他的選項。
首先,必需設定 root
的密碼,輸入密碼時,並不會直接在畫面上顯示輸入的字元。輸入完密碼之後,必須再輸入一次來確認沒有輸入錯誤。
接著,會顯示在電腦上找到的網路介面卡清單。請選擇要設定的介面卡。
若使用 bootonly 的方式安裝在先前已有設定過網路,將會跳過網路設定選單。
若選擇的是乙太網路介面卡,安裝程式會跳過這部份直接到 圖形 2.34, “選擇 IPv4 網路”,若選擇的是無線網路介面卡,系統則會開始掃描無線存取點 (Wireless Access Point):
網線網路會使用 Service Set Identifier (SSID) 來辦識,SSID 是一段簡短、獨一無二的名稱,用來命名每個網路。 掃描時找到的 SSID 會列到清單,並會說明該網路可用的加密類型。 若想要連線的 SSID 並未出現在清單上,可選擇
再掃描一次,若想要連線的網路仍然沒有出現,請檢查天線的連線是否有問題,或者嘗試將電腦移至更靠近存取點的位置,然後再掃描一次。然後,輸入加密資訊來連線到選擇的無線網路。強列建議使用 WPA2 加密,因較舊的加密類型,如 WEP 僅提供微弱的安全性。若網路使用 WPA2 則需輸入密碼,也稱作 Pre-Shared Key (PSK)。考量安全性,輸入到輸入框的字元會以星號顯示。
接下來,選擇是否要設定乙太網路或無線網路介面卡的 IPv4 位址:
有兩種方式可以設定 IPv4。 DHCP 會自動設定網路介面卡且該網路上需有 DHCP 伺服器才可使用。否則,必須手動輸入位址的資訊來做靜態設定。
請不要隨便輸入網路資訊,因為這不管用。如果沒有可用的 DHCP 伺服器,可向網路管理者或網路服務供應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 索取列於 需要的網路資訊 的資訊。
若有可用的 DHCP 伺服器,請在接下來的選單中選擇
則會自動設定網路介面卡。當找到 DHCP 伺服器並且取得系統的位址資訊時,安裝程式會出現一分鐘左右的停頓。若沒有可用的 DHCP 伺服器,則選擇
然後在這個選單中輸入以下位址資訊:IP 位址 (IP Address
) - 要分配給這台電腦的 IPv4 位址。位址必須獨一無二且不可已被其他在區域網路上的設備使用。
子網路遮罩 (Subnet Mask
) - 網路的子網路遮罩。
預設路由器 (Default Router
) - IP 位址所在網段的預設通訊閘。
接下來的畫面會詢問是否要設定介面卡的 IPv6 位址,若可以且想要使用 IPv6,請選擇
。同樣有兩種方式可以設定 IPv6。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SLAAC) 會自動向區域路由器請求取得正確的設定資訊,請參考 http://tools.ietf.org/html/rfc4862 取得進一步資訊。靜態設定則需要手動輸入網路資訊。
若有可用的 IPv6 路由器,請在接下來的選單選擇
來自動設定網路介面卡。當找到路由器並且取得系統的位址資訊時,安裝程式會出現一分鐘左右的停頓。若沒有可用的 IPv6 路由器,請選擇
然後在這個選單中輸入以下位址資訊:IPv6 位址 (IPv6 Address
) - 要分配給這台電腦的 IPv6 位址。位址必須獨一無二且不可已被其他在區域網路上的設備使用。
預設路由器 (Default Router
) - IPv6 位址所在網段的預設通訊閘。
最後的網路設定選單是用來設定網域名稱系統 (Domain Name System, DNS) 的解析器,解析器會轉換主機名稱為網路位址。若已使用 DHCP 或 SLAAC 來自動設定網路介面卡,解析器設定 (Resolver Configuration
) 的值可能會事先已填入,否則需輸入區域網路的網域名稱到搜尋 (Search
) 欄位。 DNS #1
與 DNS #2
要填寫 DNS 伺服器的 IPv4 及/或 IPv6 位址,至少需填寫一個 DNS 伺服器。
接下來的選單會詢問系統時鐘要使用 UTC 或者當地時間。 若有疑問時可選擇
使用更常用的當地時間。接下來一系列的選單會透過選擇地理區域、城市及時區來判斷正確的當地時間。設定時區可讓系統自動更正區域時間的更改,如日光節約時間以及正確執行其他時區相關的功能。
此處以位於美國東部時區的機器為例,選擇會依據地理位置不同改變。
使用方向鍵選擇適當的區域然後按下 Enter。
使用方向鍵選擇適當的城市然後按下 Enter。
使用方向鍵選擇適當的時區然後按下 Enter。
確認時區的縮寫是否正確,若正確,按下 Enter 繼續安裝後設定。
接下來的選單用來設定有那些系統服務要在系統啟動時執行。所有的服務為選用,只需開啟系統運作真正需要的服務。
這是可以在這個選單開啟的服務摘要:
sshd
- Secure Shell (SSH) Daemon 可從遠端透過加密的連線存取系統,只有在系統允許遠端登入時開啟這個服務。
moused
- 若在指令列系統 Console 會使用到滑鼠時,可開啟此服務。
ntpd
- 網路時間通訊協定 (Network Time Protoco, NTP) Daemon 用來自動同步時間。若在網路上有使用 Windows®, Kerberos 或 LDAP 伺服器時,可開啟此服務。
powerd
- 系統電源控制工具用來做電源控制與節能。
接下來的選單用來設定是否開啟當機資訊 (Crash dump),開啟當機資訊對系統除錯非常有用,因此建議使用者開啟當機資訊。
下個選單會提示建立至少一個使用者帳號。建議使用 root
以外的使用者帳號登入系統,當使用 root
登入時,基本上沒有任何的限制或保護。
使用一般使用者登入較保險且安全。
選擇
來新增新使用者。請依照提示輸入請求的使用者帳號資訊,圖形 2.49, “輸入使用者資訊” 的範例示範建立 asample
使用者帳號。
這裡是要輸入的資訊摘要:
使用者名稱 (Username
) - 登入時使用者要輸入的名稱,常見的慣例是用姓的前一個字母與名結合,只要每個使用者名稱在系統唯一的皆可。使用者名稱區分大小寫且不應含有任何空白字元。
全名 (Full name
) - 使用者的全名,這個欄位可使用空白並且會用來描述該使用者帳號。
Uid
- 使用者 ID,通常這個欄位會留空,系統會自動分配一個值。
登入群組 (Login group
) - 使用者的群組,通常這個欄位會留空來使用預設值。
邀請使用者進入其他群組? (Invite
) - 使用者要加入成為其成員的其他群組,若該使用者需要管理權限,則在此輸入 user
into other groups?wheel
。
登入類別 (Login class
) - 通常會留空來使用預設值。
Shell
- 輸入清單中的其中一項來設定使用者所互動的 Shell,請參考 節 3.9, “Shell” 取得更多有關 Shell 的資訊。
家目錄 (Home directory
) - 使用者的家目錄,預設值通常是沒有問題的。
家目錄權限 (Home directory permissions
) - 使用者家目錄的權限,預設值通常是沒有問題的。
使用密碼為基礎的認証方式? (Use password-based authentication?
) - 通常為是 (yes
),使用者才可於登入時輸入密碼。
使用空白密碼? (Use an empty password?
) - 通常為否 (no
),因為使用空白密碼並不安全。
使用隨機密碼? (Use a random password?
) - 通常為否 (no
),這樣使用者接下來才可設定自己的密碼。
輸入密碼 (Enter password
) - 這個使用者的密碼,輸入的字元不會顯示在畫面上。
再輸入密碼一次 (Enter password again
) - 再輸入一次密碼來確認無誤。
建立後鎖定使用者帳號? (Lock out the account after creation?
) - 通常為否 (no
),這樣使用者才可以登入。
在輸入完全部的資料後,會顯示摘要供檢查,若發現錯誤,可輸入否 (no
) 然後再輸入一次,若輸入的所有資訊皆正確,輸入是 (yes
) 以後便會建立新使用者。
若還有其他要新增的使用者,則在詢問新增其他使用者? (Add another user?
) 時回答是 (yes
)。輸入否 (no
) 來完成加入使用者然後繼續安裝。
要取得新增使用者與使用者管理的更多資訊,請參考 節 3.3, “使用者與基礎帳號管理”。
在所有東西安裝並設定完之後,會提供最後一次修改設定的機會。
使用這個選單在完成安裝前做任何更改或做任何額外的設定。
新增使用者 (Add User
) - 詳述於 節 2.8.6, “新增使用者”。
Root 密碼 (Root Password
) - 詳述於 節 2.8.1, “設定 root
密碼”。
主機名稱 (Hostname
) - 詳述於 節 2.5.2, “設定主機名稱”。
網路 (Network
) - 詳述於 節 2.8.2, “設定網路介面卡”。
服務 (Services
) - 詳述於 節 2.8.4, “開啟服務”。
時區 (Time Zone
) - 詳述於 節 2.8.3, “設定時區”。
使用手冊 (Handbook
) - 下載並安裝 FreeBSD 使用手冊。
完成最後的設定之後,選擇
。bsdinstall 會提示是否有任何額外的設定需要在重新開機進入新系統之前完成。選擇 會離開進入到新系統的 Shell 或 繼續最後的安裝步驟。
若有需要做進一步或特殊的設定,選擇
會開機進入安裝媒體的 Live CD 模式。若安裝已完成,選擇
重新開啟電腦然後啟動新的 FreeBSD 電腦。不要忘了移除 FreeBSD 安裝媒體,否則電腦會再次開機進入安裝程式。FreeBSD 開機的過程會顯示許多可以參考的訊息,系統開機完成後,會顯示登入提示,在 login:
提示,輸入安裝時新增的使用者名稱。登入時避免直接使用 root
,請參考 節 3.3.1.3, “超級使用者帳號” 來取得當需要管理權限時如何成為超級使用者的說明。
要查看開機過程顯示的訊息可按 Scroll-Lock 鍵來開啟卷軸暫存,然後可使用 PgUp, PgDn 以及方向鍵來捲動訊息。查看完成之後再按 Scroll-Lock 鍵一次來解除畫面鎖定並返回 Console。系統開機一段時間之後要查看這些訊息可在指令提示後輸入 less /var/run/dmesg.boot
,查看後按下 q 鍵便可返回指令列。
若在 圖形 2.46, “選擇要開啟的其他服務” 有開啟 sshd,因系統會產生 RSA 及 DSA 金鑰第一次開機可能會有點慢,之後的開機便會恢復正常速度。接著會顯示金鑰的指紋 (Fingerprint),如這個範例: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1 key pair.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etc/ssh/ssh_host_key.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etc/ssh/ssh_host_key.pub.
The key fingerprint is:
10:a0:f5:af:93:ae:a3:1a:b2:bb:3c:35:d9:5a:b3:f3 root@machine3.example.com
The key's randomart image is:
+--[RSA1 1024]----+
| o.. |
| o . . |
| . o |
| o |
| o S |
| + + o |
|o . + * |
|o+ ..+ . |
|==o..o+E |
+-----------------+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dsa key pair.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etc/ssh/ssh_host_dsa_key.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etc/ssh/ssh_host_dsa_key.pub.
The key fingerprint is:
7e:1c:ce:dc:8a:3a:18:13:5b:34:b5:cf:d9:d1:47:b2 root@machine3.example.com
The key's randomart image is:
+--[ DSA 1024]----+
| .. . .|
| o . . + |
| . .. . E .|
| . . o o . . |
| + S = . |
| + . = o |
| + . * . |
| . . o . |
| .o. . |
+-----------------+
Starting sshd.
請參考 節 13.8, “OpenSSH” 來取得更多有關指紋與 SSH 的資訊。
FreeBSD 預設並不會安裝圖型化介面,請參考 章 5, X Window 系統 取得有關安裝與設定圖型化視窗管理程式的資訊。
正確的將 FreeBSD 電腦關機對保護資料及避免硬體損壞有幫助。在系統尚未正常關機之前請不要關閉電源! 若使用者為 wheel
群組的成員之一,可在指令列輸入 su
然後輸入 root
密碼來成為超級使用者。接著輸入 shutdown -p now
系統便會關機,若硬體支援的話,電腦會自行關閉電源。
本文及其他文件,可由此下載: ftp://ftp.FreeBSD.org/pub/FreeBSD/doc/。
若有 FreeBSD 方面疑問,請先閱讀
FreeBSD 相關文件,如不能解決的話,再洽詢
<questions@FreeBSD.org>。
關於本文件的問題,請洽詢
<doc@FreeBSD.org>。